2019年2月份科幻片《流浪地球》火爆上影,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同时也引起了新一轮的科幻热。《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不甘坐以待毙,制定了将地球推离太阳系,人类随地球前往新家园的过程。
(1).《流浪地球》,暴涨的能源需求
要想将地球或其它星球推离太阳系,人类随地球遨游星空,首先必须解决海量的能源需求。据2009年4月出版的《超人类文明—人类帝国的未来》一书中的论述,即便将火星推入地球轨道附近(相当于火星向太阳靠拢了三分之一),也得需要10的32次方焦耳的能量,如此大的能量,即使把地球上的氘全部提取出来,聚变后的能量被全部利用,也只能满足五分之一的能量要求,更何况要提取全部的氘是不可能的,以及提取氘的过程还要消耗一定的能源。
人类仅仅生存在地球上时,开发和使用的矿物燃料、核能(裂变)、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海洋能(海洋温差发电、潮汐能和波浪能)、氢能、风能、渗透能以及不久将来会开发成功的纯质子能或纯中子能、核聚变能、磁单极子动力源、新化学能等比起推动星球所需要的能源,简直就是微不足道。
只要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能源探索就不会止步。能量的人工转换已使地球改变了模样,能量的转换也能改变行星际空间的模样。人类与普通动物的不同,除人类有想象会思维外,还在于人类有永不知足的欲望。自从人类全面认识了地球且通过大规模的移民占据了地球的每个角落后,人们就幻想着开发新的生存空间了。向月球移民,向火星进军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设想。当人类的活动区域仅局限于地球时,能源的利用逃不出地球的屏障。当人类的狂想曲划破长空,冲出地球“大地”时,能源的火焰必像腾射的火箭,划向昊天。
与其说人类不安分守已,不如说被迫无奈。拥挤的地球几乎令人窒息,求生存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人类更不例外。假如有一个直径十公里以上的不速之客突然向地球飞来,灾难即将来临,我们该怎办?必然地,我们应该在它到达地球之前将它推开,这巨大的推力来自能源的消耗。为了制造一个四季如春的地球环境而需要调整一下地球的斜度或月球的轨道时,也离不开巨大的能源消费。假如欲将一行星(如火星)拖入地球轨道附近而制造第二个地球时,仍然需要巨额的能源投入。银河系与相距200万光年的仙女星系正以每秒125公里的速度相互靠近,照此下去,它们在48亿年后就会相撞。纵然地球得以生存,碰撞后的星体及碎片不免会大量送入太阳系,清理地球轨道同样需要更大的能源。为免于灾难,如果将地球“搬家”到别的星系、或实施超大规模的太空移民计划,所需能源更将无从计量。因而当人类处于生存的需要,欲推动某类星球时,必将导致暴涨的能源需求。
为消除地球倾斜,使阳光分布均匀,从而使地球变得四季如春,美国科学家、衣阿华州立大学教授亚历山大·阿比恩曾主张,将月球炸毁并填入太平洋,这样就能消除因月球的拉力而造成的地球倾斜。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这不但会扰乱大自然的平衡与进程,而且还使我们大规模地向太空移民失去了一个理想的天然中转站。实际上,我们可以采取两全其美的方法,既可保住月球,又可制造风和日丽的地球天气环境,那就是调整月球轨道(白道),使月球对地球的拉力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倾斜。不但如此,为防止地球自转放慢,我们还要调整月球绕地球旋转的速度。如果说现有的科技和核弹炸毁月球绰绰有余,则仅调整一下月球轨道和速度更将是小事一桩。这一巨大工程当然离不开能源的巨额投入。
大规模的太空移民和探险需要丰富的能源作后盾。依据当今的科学预见,能满足推动地球或改造成地球的其它星球所需要的能源,唯有反物质能才能担此重任,根据爱因斯坦导出的质能关系,反物质和物质的碰撞湮灭所产生的能量要比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不止大百倍千倍,人类一旦掌握了反物质能的可控使用,定能实现推动星球的宏愿。
(2).人类怎样在《流浪地球》上生存
《流浪地球》想象容易,人类真要随地球在太空中流浪,由于穿越寒冷(太空温度为零下270度)的漫漫长夜,人类还能生存下来吗?
根据《超人类文明》这部未来学著作某些章节中的设想,首先人类建造地下城,人们全部生存于保暖的地下。随着可控核聚变的突破甚至可控反物质能的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暴涨性提高。“魔术师”不但为我们变幻了一个有形的世界,而且还将为我们变幻一个无形的世界,这个无形的世界就是大量的人们穴居地下。这也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理想选择之一。构筑地下都市网络,可将购物中心、文娱活动中心,保健中心、停车场、办公中心、旅馆等设施移入地下,并备有发电、区域供暖、空调、通风对流等装置,配有废物回收及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地下林荫大道由露天广场向各个方向辐射,把各活动中心连接起来。
随着人造金刚石等一些超硬材料和工具制造技术的突破,地下建筑成本大大下降,建造立式地下城,并不比建地上立体城市困难许多。地下城既可建于平原地带,更宜建于山体之内,每座大山都可挖掘建筑地下城,把大自然遗留下来的山丘挖筑成座座立式城堡,这是一个更加迷人的世界,山内有城,城就是山,既是地下城,又好似地上形状各异的立体城市,使人们的生活更有一翻新奇悦怡之感。除基础设施外,一些大型工厂、机库和仓库等产业与建筑更适合建于地下和山腹之中。
各地下城之间由地下高速公路、地下高铁、地下磁悬浮高铁、地下低真空管道式或活塞式超高速运输系统等连接起来,形成地下城市网络,构成真正的地下隐形世界。
目前已有很多地下建筑。如地下商场、地下室、地下旅馆、地铁、防空洞、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及飞机库等星罗棋布。地下隧道已具相当规模。地下城设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空气成分可以自动调节,始终保持清新。人类习惯了在阳光下生存,我们可用掌握了的可控核聚变或可控反物质发电或其它电能转换成近似于太阳光的光源,形成人工阳光。
人类不但可在地下工作和生活,还可在地下搞种植业。利用遗传工程的成就,培育出适应于地下生长的高产作物。超微技术和微生物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生活必须品和消费品都可于地下加工并循环使用。地下甚至可以制造花园、绿地、林荫等自然环境,形成第二自然系统。
居住地下,“冬暖夏凉”,抗震性能强,宁静,是理想的生活栖息地。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络,把一座座深伏地下的密麻“孔洞”立体地连接起来,形成地下繁华世界。
由于太空浩茫,完成一项恒星际或星系际旅行并非一年二年之事,而是至少耗尽一生乃至成百上千万年的时间,甚至超过了人类的整个进化史。因而实施一项远程漫游计划,其本身就必须构成一个自我无限循环而完善的世界。
做这样的旅行定会是一个可以繁衍几十万代人的旅行。整个旅行期间,人类将延续25万代甚至更多万代人。尽管他们仍和《流浪地球》之前那样“年复一年”地代代繁衍和生活,但他们时刻不能忘记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必须记住他们是生活在奔向另一个星系的旅途中!
随着远未来高科技的不断突破,现代人的生命方式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方式,能思考会判断甚至会谈情说爱自我循环的智能机器人也会出现,在地球的地下内部,还生活着抗衰老无病毒延长了寿命的人、长生不老的人、改变了形体的人、超技术功能人、冬眠人、冷血人、改造了胃肠结构只吸食高浓缩高营养的极少量食物的人、只喝不吃的人、像充电一样只充入能量就能存活的人、呼吸氮气及其它气体的人、以及还存在冷冻的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这些地球地表深层下的五花八门的各种各样的人可共同执行移民至外恒星系的使命,如果和被改造成地球的其它行星一起流浪,他们定能把人类的种子播撒到其它星系,在新的星系上扎根、生存。
(3).《流浪地球》,海洋深处的人类
众所周知,太阳自诞生起,已度过了50亿年的岁月,地球万物的生存,得益于太阳发出的光和热。太阳只所以每时每刻都在发光发热,那是因为太阳的内部一直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据科学家们的推测,太阳的核聚变反应还能继续维持70亿年,也就是太阳还有70亿年的寿命,不过核聚变反应给太阳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可能在15亿年之后,太阳的形态就没有那么稳定了,其体积会一直膨胀下去,那时候太阳的体积会远远大于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颗太阳,太阳光的威力也会比现在强得多,显然地球万物的生存,只有15亿年的美好时刻,之后随着太阳体积的不断膨胀,地球上包括人类的万物很难生存下去,因而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人类有了《流浪地球》计划。
话又说回来,人类的科技进步仅仅用了短短的300多年就发展到现在如此高的水平,若给人类15亿年的时间,也许那时人类早已找到了第二、第三、第N家园了,人类已能在太空中自由的翱翔于恒星际空间,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不再是唯一的了!但处于人类对故乡的眷恋,当太阳行将毁灭时,人类还要进行《流浪地球》计划。
即便不远的将来,人类的科技水平也能发展到使人类生存于海洋底部地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当陆地太过拥挤时,海洋是人类的理想去处。占地球70%面积的浩翰海洋,有着营养高、含量丰富的海草、海藻、浮游生物和鱼类,可为人类提供广阔的活动场所和充足的食物,这都是人类又一理想去处的原因。从《超人类文明》一书中了解到,早在1912年,人类便在红海苏丹港外水深14米处建筑了海底村庄,建筑物顶部呈锥形,以利分散海水压力,村内空气、淡水和人员出入分别通过特制管道输送。当年有20户共50多人迁居海底。80年来,虽然不少村民先后去世,但新的村民前仆后继,海底村越来越兴旺。如今,村内已实现了“电器化”,居民们每周接受一次体检,绝大多数村民都健康长寿。试验表明,人类完全可以移民海底。
日本大林组建筑公司提出的水下工业城方案,是把新的工业中心区部署在东京和大阪之间太平洋沿岸最发达工业区的大陆架水下。水底巨型建筑将布置在505条隧道旁,整个水下庞大结构的总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东京、神奈川县和千叶县整个工业区占用面积。
海底城、海底仓库、海底渔场、海底娱乐场、海底大型体育馆、海底隧道、水下铁路等工程都是人类进军海洋的不同类型的庞大工程。
根据难易程度,首先得到开发的是近海大陆架和海岛近区,尔后向远洋纵深延伸。
海洋蕴藏更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建造浩大规模的海底城市均可就地取材。海底城市则类似于地下城,空气由进气管或直通洋面的进气筒输送,交通有发达的水下列车和隧道网络,还可启用许许多多的深海潜艇。受控反物质能、受控核聚变、风能和深海温差发电为海底城
市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能源。
海底有低恒温,死一般的寂静和高压环境,人们将利用这些陆地上无法获得的环境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新产业。
我们创造海洋内的陆地环境,还要创造能适于海洋环境中生存的人类。除了安装人工腮等外在技术外,还可利用人、鱼的基因相互移植以及提高鱼类的智力等手段改造之。我们追求的不是人体的单一完美,而是适应各种环境的人体多样和智力的绝顶聪慧。这样我们的人类行列又增添了类鱼人,待那时,海洋中真的生存着大批的“美人鱼”了,人类从此也具有了在水中飞游的能力。
海洋之梦是无止境的,五大州的各路大军抵不住海洋的诱惑,正整装待发,挥师海洋。用不了多久,人类就将在海洋中会师,变海洋为人类的第二乐园。海洋的成功开发,我们的地球才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球世界。
这是太阳正常情况下人类在地球生存的整体而美好的乐园,当太阳行将毁灭人类不得不《流浪地球》时,海洋在流浪的过程中,由于穿越漫漫的寒冷长夜,海洋也会冻结变成深厚的冰层,极深的深海处才会有液态水。生活于海洋的人类如同生活于地下城的人类一样,共同跟随地球寻找新的家园,所不同的是人类在流浪过程中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4). 包含《流浪地球》的浪漫设想,漂泊太空的游民
即便太阳还没毁灭,为了解决不断膨胀的人口压力,人类也必须在太空中开拓新的生存空间。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太空移民和星际旅游事业将不断开展。由于太空浩茫,完成一项恒星际或星系际旅行并非一年二年之事,而是至少耗尽一生乃至上千万年的时间。因而实施一项远空飞行计划,不论飞行体的大小,其本身就必须构成一个自我无限循环的世界。这样的飞行仅实施一项难以实现人类的宏愿,人类还将选择众多的目标实施更多的旅行计划。随着计划的实施,必将形成无数个功能齐全的航行着的子世界,出现众多的漂泊太空的游民。
根据《超人类文明》一书中的设想,为实施银河系内近距离太空旅行,可考虑首先开发小行星。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上万颗小行星,直径最大的不超过800公里(最新资料认为有上千颗直径为600~1240英里冰雪覆盖的物质),这些较大小行星经加工改造后,制成较大的载人飞行天体,利用它们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初始速度,再将其推离轨道后,一开始就能获得较大的飞行速度,比从地球或其它大行星上发射同样质量的飞行器要容易的多,起码可节省大量的燃料。
如果把小行星都开发成太空“飞行器”,每个这样的飞行器载民1万人,则1万个飞行器就意味着有1亿人在宇宙空间旅行,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人口数量。各个小行星实际上形成一个人类世界的“太空岛”,它们自成体系,在未达目的地之前同样可以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利用发达的通讯系统,把无数个这样的宇宙小岛联成一个人类大世界,使各个子世界上的居民共享人类所创全部文明。
根据距离的远近和成本大小,太空旅行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动力源也各不相同:除利用我们经常提到的化学燃料、核动力、反物质能源、等离子体和光子动力火箭外,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引力和电磁力做动力。美国发明家迈诺维奇提出建一条一千英里长的真空-压力隧道,道内使用巨大的磁铁,电力由地热能转换所得。一架空天飞机来自地球引力( 经过加速反弹获得速度)和电磁力两种动力的加速,在一座山的山顶上以足够的速度脱离隧道,数秒钟就可进入太空,从而不再利用比有效载荷重好多倍的低效率的化学燃料。与该项发明设想相类似的一项发明是利用电磁隧道把“太空列车”推离地球,以大大降低太空旅行的费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家庭革新承包商梅克设想利用空天直升飞机作为太空旅游的工具,原理是在类似于航天飞机上加上水平旋翼,当这种飞机升到一定高度后,旋翼收缩成后掠机翼,同时喷气发动机点火,把飞机送入轨道。
太空旅行不限于银河系,下一步将飞出银河、实现星系际旅行。但星系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即使以光速飞行到达离我们最近的星系--仙女座星系,也得需要 200万年的时间,这甚至超过了人类的整个进化史。
做这样的旅行就不会是一个简单的飞船,而是一个可以繁衍几十万代人的旅行用人造行星。科学家们设想的这一庞大“飞船”的形状象圆盘或薄饼,直径达1000英里,起飞重约1万亿吨。在冥王星以外的太阳轨道上装配起来后,利用反物质作动力,需加速5万年才能达到光速的40%,到达仙女座需500万年。整个飞行期间,人类将延续25万代,人口可能增加到原来的10倍甚至百倍。加速结束后的失重飞行阶段人们还可改变“飞船”的形状,但须容纳同样多的城镇和人口。尽管他们仍和地球人那样“年复一年”地代代繁衍和生活,但他们时刻不能忘记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必须记住他们是生活在飞向另一个星系的旅途中!
有必要的话,人类还将制造更多个太空旅行行星。由于穿越茫茫的寒冷长夜,人们将全部生活于保暖的行星里面,在那里代代生存下去。假如某一天太阳系行将灭亡,我们还要将人类的摇篮--太空探险的大本营--地球推离轨道,寻找新的“太阳”!
庞大的“飞船”、包括地球在内的大行星、小行星、空间城、宇宙飞行器等等蜂拥而上、一起出发,共同执行外空殖民使命。在这些飞行天体或飞行器上,无论是居住着活生生的人,还是冷冻的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都能把人类的种子播撒到其它星系,在新的星系上扎根、生存。恒星可以一个个地“死亡”,但人类“将”永存!——这是比《流浪地球》更为大胆而浪漫的设想。
|
auto.bagei.cn autos.fengliw.cn autos.redaiyuw.cn wap.xedd.cn i.youtaow.cn wap.shtcco.cn |